伊春市委老干部局
我国离退休干部制度建立至今已近30个年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广大离休干部进入后“双高期”,队伍逐年缩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退休干部数字呈加速增长趋势,队伍不断壮大,各级党政、组织部、老干部工作部门面临着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离休干部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逐步转移,需要研究和探索,也是老干部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省委老干部局的部署,我们就“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进老干部工作重心逐步向退休干部转移问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不仅掌握了退休干部的一些基本信息,而且对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做好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紧迫感。
一、伊春市退休干部的基本状况
1、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模式。正(副)厅级退休干部管理模式。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根据《省委组织部退休干部的通知》的要求,由老干部局接收负责日常活动服务管理工作。市直机关处级以下退休干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县(市)、区(局)处级退休干部纳入属地老干部工作部门统一服务管理,科级以下退休干部由属地人劳、工会负责管理。日常活动到属地退管中心或社区活动。
2、退休干部政治、生活情况。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退休干部有机构管理,有人员负责。一是机关、事业、企业退休干部的政治待情况。正(副)厅级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基本落实,老干部局负责组织政治学习、参加市委重大会议、参观考察、报刊订阅。市直机关处级以下退休干部政治待遇没有得到落实。县(市)、区(局)处级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已落实,科级干部政治待遇没有落实。二是机关、事业、企业退休干部生活情况。全市退休干部养老金实现了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保证了按月足额银行窗口发放,没有拖欠。三是机关、事业、企业退休干部医疗情况。机关、事业、企业退休干部全员参加了医疗统筹,保证了正常的看病就医。目前,随着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建立完善,全市除了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职工活动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街道广场、社区活动室等,都活跃着不同层次退休干部活动的身影,他们日常活动模式都是自管组织。四是部分退休干部仍在发挥余热。退休干部老有所为,有的参加各级关工委组织,有的为老区建设服务,有的从事社区志愿工作,充分发挥一技之长,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在其它领域发挥余热做贡献。
3、退休干部群体的基本特点。一是居住在中心区和各县(市)区(局)主城区的退休干部日益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搬进城区,过去住在乡镇的退休干部也单独或随子女搬到城区居住,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城市化。二是乐于参加各种健身、文娱活动。调查中看到,干部退休后,仅有5%的人继续就业,大约10%的人帮助子女照看孙辈,其他绝大多数人的时间充裕,安享晚年是他们生活的特点。他们打发闲暇时光的最佳方式就是在人际和地缘都很熟悉的社区活动、各类广场参加文体活动。三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奉献。调查显示,退休干部与离休干部同样都愿意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关心下一代、科普法制教育、发挥专业技能等。四是居家养老是主流,服务需求多样化。调查显示,退休干部与子女同住的仅占16%,老俩口独居住为84%,独居老人大部分子女不在身边,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市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趋势。基于此,退休干部群体的需求更倾向于就近服务、上门服务,提供家庭病床、康复理疗、洗涤餐饮、心理咨询、健康陪护等。另外,求助电话、应急服务等也很适应退休干部的需要。四是文化养老迫在眉睫。大多数退休干部在满足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上,他们对政治学习、社会热点、身心健康等问题十分关注,迫切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希望能够参与到社会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之中。
二、伊春市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退休干部管理机构不明确。市委老干部局实际上只管离休干部和正(副)厅级退休干部,县(市)、区(局)老干部工作部门只管属地离休干部和县处级退休干部,这两个级别的退休干部占全部退休干部的比重很小。现在绝大多数退休干部,包括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处级干部和县区局科级退休干部都没有纳入老干部工作部门管理范围。虽然,中组部出台了指导性文件,但是缺少实施细则,老干部工作部门服务于退休干部有很多问题不好操作。因此,对退休干部服务范围非常狭小,开展工作抓得不多,开展活动也不平衡。当前具有退休干部管理职能的部门有人社、民政、老龄委等部门和机构,但在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上没有明确或一个统一归口的部门全面负责,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退休干部人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目前这种管理模式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还接不上轨,制约了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发展。同时退休干部所在单位,因为没有退体干部工作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协调,又加之对退休干部身体存有顾虑,怕开展活动会出问题,导致退休干部集体活动很少开展,这在很多退休干部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在宏观指导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部门缺位和原单位管理虚位的情况下,多数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实际存在真空地带。
2、各单位、各部门对退休干部工作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随着各级领导班子的不断更迭,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对退休干部情况不熟悉、缺少了解,再加上日常工作压力较大,忽视或放松了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着重物质、轻精神的思想。认为只要落实好了“两费”,退休干部活动搞不搞不重要,组织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不同程度忽略了退休干部政治学习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因此不主动抓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工作,也很少向退休干部通报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退休干部有组织无活动,影响了退休干部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在退休干部的退休金、春夏慰问金或者还有其他费用包括报刊等都由财政直接打入退休干部的银行卡上,退休干部无事也不登“三宝殿”,单位有什么活动等也懒得通知退休干部,退休干部一年难得到单位一趟,导致在职领导同退休干部之间缺乏感情基础,退休干部与原单位的感情日益疏远。
3、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建设滞后。多年来,不少人思想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老干部就是指离休干部,谈到老干部工作就是指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因而各地区各单位在对老干部的规章制度、学习场所、活动阵地建设等方面,主要考虑离休干部和纳入服务范围的退休干部的数量,导致庞大的退休干部队伍缺少必要的学习场所和活动阵地,不少单位的活动室拥挤狭小、活动器材破损陈旧,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同时一些地区和单位对退休干部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落实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制度,使退休干部的思想没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多数退休干部的学习和活动处于无组织的散漫状态。
三、老干部工作重心逐步向退休干部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探索落实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对于保证党的退休干部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持退休干部队伍的稳定、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逐步向退休干部转移,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充分认识老干部工作重心逐步向退休干部转移的重要性。一是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是我党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65年以来,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为现在的团结、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广大退休干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离休干部相比,他们同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退休以后理应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这不仅是广大退休干部的心愿,也是巩固当前发展大好形势,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因此,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尊重、关心、照顾退休干部,把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摆上党的干部工作的应有位置,抓紧、抓实、抓好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老干部工作重心逐步向退休干部转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和谐从小处着眼,包括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等等。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好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确保他们思想稳定、心理平衡,才能做到个人和谐;退休干部遍及千家万户,他们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可以减少许多家庭因经济困难、瞻养老人、思想沟通等原因而产生的不和谐,从而有效地促进家庭和谐。从伊春市情况看,绝大多数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退休干部,因此,加强对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赢得退休干部对在职人员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是构建和谐机关、和谐单位的重要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退休干部这支队伍,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又是共享者,只有退休干部生活幸福、思想稳定,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退休干部队伍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从伊春市退休干部的年龄结构来看,60-70岁年龄段的退休干部人数最多,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身强体壮、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组织能力强,不少人活跃在经济工作、宣传教育、平安创建等第一线,在建设健康幸福新伊春进程中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退休干部具有政治、经验、技术、管理等许多优势,是我们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表现。四是老干部工作重心逐步向退休干部转移关系到老干部部门长远发展。伊春市现仅有离休干部1100余人,而且平均年龄已达84岁,再过几年,离休干部将所剩无几,这一情况应该普遍存在。随着离休干部人数的逐年减少,名级老干部部门需要逐步转变职能,把主要精力转移到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上来,研究情况,制定对策,宏观指导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只有这样,各级老干部部门才有存续和发展的可能。
2、建立健全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体制。一是建立明确合理的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研究制定关于促进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规定和办法,明确组织、老干部、人社、民政、老龄委等相关部门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党组织管什么、原单位管什么,既要有目标要求,也要有具体措施,建立起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使离退休工作融为一体,创新服务管理模式,上下对口管理,各级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二是要解决经费问题。把退休干部公用经、特需经费列入财政部门预算,原单位配套一定的退休干部活动经费,各级财政部门按标准及时足额拨付,由各级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使用。三是逐步扩大服务管理范围。老干部工作重心向退休干部转移不应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服务管理的对象,建议在市一级,首先将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处级退休干部纳入直接服务管理范围;在县区(局)一级,首先将机关和事业单位正科级退休干部纳入直接服务管理范围,以使工作重心转移有一个适应和消化的过程。四是增加退休干部管理机构编制。与服务对象逐步扩大相适应,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的编制和人员需要逐步增加,切实解决人手不足问题,使各项工作职能正常履行,提高服务和管理退休干部工作的质量。五是解决场地问题。鉴于退休干部人多、活动阵地少的实际,必须采取“外延内扩”的办法,所谓外延就是充分利用老年大学、原单位活动室、社区、公园、广场和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健身房等社会公共资源,从横向上拓展退休干部活动空间;内扩就是在规范建设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基础上,再设立若干个老年活动团体,有条件的地区扩建老干部活动室和新建老年大学分校,从纵向上延伸离退休干部的活动链条。
3、开展好涉及退休干部的服务和活动。一是为退休干部提供多元化服务。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机构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区域内所有的活动场所统一向社会开放,退休干部可就近活动,形成主管部门、退休干部原工作单位、社区居委会三级活动网络。依托社区服务机构全方位为退休干部提供方便快捷的日常生活服务,保障退休干部幸福安度晚年。二是搭建平台,为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退休干部在管理、专业技术上具有丰富的经验优势,在老年人群体中是一支相对具有学历较高、能力水平较强的优秀人群,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加速,发挥退休干部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现有的关工委、老促会等发挥离退休人员作用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提供优惠的政策扶持,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为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更加优越的施展空间。三是解决组织建设问题。首先抓好党组织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重点是党支部建设,在抓好退休干部党员活动的同时,吸收非党退休干部参加活动,力争让所有的老干部都能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其次是抓好老年社会组织建设。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干部的实际,规范老年社会组织,聘请退下来的老领导担任会长或者副会长,充分发挥退休干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积极作用。